保卫处

 学校首页  本站首页  部门简介  工作动态  服务指南  规章制度  安全教育  安全图片  扫黑除恶  下载专区 
平安建设
 消防安全 
 交通安全 
 食品安全 
 网贷防诈骗 
 禁毒防艾 
下载中心
服务电话
校园110报警电话
 保卫处: 3196119
 金山派出所: 5171825
 
 
 
 
 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> 安全教育 > 网贷防诈骗 > 正文
 
什么是“帮信罪”?
2025-03-05 09:29   审核人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来源:防骗每日电讯

近年来,随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,一种新型犯罪正悄然侵蚀校园——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(简称帮信罪)。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,2023年涉帮信罪案件中,18-25岁群体占比超60%,其中在校学生占比高达25%。不少学生因法律意识淡薄,为赚取零花钱、挣快钱,将身份证、银行卡、社交账号等小忙卖给不法分子,最终沦为犯罪帮凶,甚至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。

一、法律解读:什么是帮信罪


根据《刑法》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,帮信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仍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、服务器托管、网络存储、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,或者提供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。

量刑标准:


- 明知且情节严重: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,并处或单处罚金


- 单位犯罪:对单位判处罚金,直接责任人同罪处罚


- 涉案金额超百万或造成特别严重后果:从重处罚

二、学生10大典型帮信罪场景及真实案例

以下行为看似无伤大雅,实则已触犯刑法红线:

1. 出借/出售银行卡、手机卡


案例:某高校学生王某(19岁)被兼职群广告吸引,以每套500元的价格出售3张银行卡。一周后,其银行卡被用于诈骗资金流转,涉案金额达87万元。王某因涉嫌帮信罪被刑事拘留,最终被判有期徒刑8个月,并处罚金1万元,同时被学校开除学籍。


法律后果:单张银行卡涉案流水超20万元即构成情节严重,涉及电诈案件可直接定罪。

2. 租借微信、支付宝账号


案例:高中生李某(17岁)将闲置微信账号以每日80元出租给中介,该账号被用于实施裸聊敲诈,导致3名受害人损失15万元。李某因未满18岁免于刑责,但被警方训诫,记录永久留档,高考政审时受影响。

警示:账号一旦涉案,即使不知情也可能被冻结,影响个人征信。  

3. 代注册空壳公司、对公账户


案例:大学生陈某在学长怂恿下,用身份证注册5家空壳公司并办理对公账户,获利2000元。这些账户被用于境外赌博平台洗钱,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。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6个月,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资格被永久取消。

4. 搭建虚假投资、赌博网站


案例:计算机专业学生张某帮客户制作仿冒某证券平台的钓鱼网站,收取技术费8000元。该网站骗取23名投资人共计460万元,张某因提供技术支持被认定为共犯,判处有期徒刑2年。

法律重点:技术人员若明知网站用途违法仍提供帮助,直接构成犯罪。  

5. 解封被封禁的诈骗账号


案例:某职校学生刘某组建微信解封团队,通过人脸识别帮助解封涉嫌诈骗的微信账号,每单获利50元。半年内解封账号137个,其中12个账号被用于二次诈骗。刘某因帮信罪获刑10个月。

技术陷阱:解封违规账号=帮助犯罪分子复活作案工具。

6. 提供短信轰炸”“改号服务


案例:大学生赵某编写短信轰炸软件并在贴吧售卖,导致多名受害人被骚扰至精神崩溃。软件被用于报复、敲诈等犯罪,赵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3个月。

法律认定:开发、销售违法软件即属技术支持,不问使用者目的。

7. 参与跑分洗钱


案例:中学生吴某加入跑分平台,用支付宝二维码为赌博资金过账,按流水2%提成。一周内转账53万元,被警方抓获时痛哭:我以为只是帮人转账,没想到是洗钱!最终被判缓刑,但中考资格被取消。

关键证据:资金流水与提成记录形成完整证据链,辩解不知情难被采信。

8. 转发诈骗广告、引流信息


案例:某艺校学生林某在朋友圈转发扫码领明星签名照链接,实际为诈骗引流页面,导致12名未成年人家长被骗6.8万元。林某虽未直接获利,但因帮助推广被行政处罚,留校察看处分。

法律边界:转发次数超500次或造成重大损失即可能入刑。

9. 刷单兼职做任务


案例:大学生周某参与兼职刷单,用自己银行卡为诈骗团伙转移资金,声称只是按指令转账。涉案账户被冻结后,周某才发现自己卷入杀猪盘诈骗,最终被判有期徒刑6个月。

犯罪逻辑:刷单行为本质是为洗钱提供支付通道。  

10. 倒卖实名制社交账号


案例:职校生郑某收购同学闲置QQ号,转卖给号商赚差价。这些账号被用于裸聊敲诈,导致1名受害人自杀。郑某因提供通讯工具被从重判处有期徒刑2年。

血泪教训:每个实名账号都可能成为杀人不见血的凶器。

三、为何学生会沦为帮信罪主力?


1. 法律认知盲区:67%涉案学生认为只是帮个小忙”“不直接骗人就不犯法


2. 经济利益诱惑:90%案件涉及轻松赚零花钱话术


3. 社交绑架陷阱:38%学生因朋友请求”“学长推荐而参与


4. 技术认知偏差:理工科学生易陷入技术无罪误区

四、防帮信罪三大自保法则


1. “三不原则:


  - 不租售:银行卡、手机卡、社交账号
  - 不帮忙:解封账号、刷脸认证、转发链接
  - 不轻信:高薪兼职”“技术外包”“学长推荐”  

2. “三查机制:


  - 查资质:要求对方出示公司营业执照、委托书
  - 查用途:追问账号/银行卡具体使用场景
  - 查案例:在国家反诈中心”APP验证类似套路

3. “三必报底线:


  - 发现同学参与必劝阻
  - 遭遇诱导必报警(拨打96110
  - 被要求提供个人信息必拒绝

五、写在最后:人生没有撤销键


一名因帮信罪入狱的大学生曾在悔过书中写道:我用3个月1万元,却要用3年牢狱、一辈子案底来偿还。每个公民信息账户都是法律意义上的数字身份证,一旦用于犯罪,即便只是无心之失,也会在司法大数据中留下永久痕迹,直接影响考研、考公、就业、贷款乃至子女政审。

请牢记:真正的朋友不会让你触碰法律红线,合法的工作不会要求你交出身份证!守护好自己的数字身份,既是对社会的责任,更是对人生的负责。

 

 

关闭窗口

校址: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新团片区存信路499号 | 邮编:674199           版权所有:丽江师范学院 | 行政邮箱: ljszedu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