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范化解灾害风险,筑牢安全发展基础
今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。
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,自2009年起,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。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,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、后事之师,更加重视防灾减灾,努力减少灾害损失。
那么针对常见的灾害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?
A煤气中毒
①一旦出现症状,应立即拨打120。
②尽快开窗通风,或者到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。
③进入现场的人员避免使用明火电器开关,以免引发爆炸。
④对呼吸、心跳停止的病人,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
B触电
①发现有人触电后,应火速切断电源,切忌用手拉碰触电者。
②利用木棒、皮带、橡胶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的带电物品。
③立即拨打120及报警求助电话。
A公共场所
①迅速拨打119报警,按照疏散指示标有序逃生,切忌乘坐电梯。
②穿过浓烟时,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和墙边,弯腰或匍匐前进。
③逃生时随手关闭身后房门,防止浓烟尾随进入。
B高层建筑
①当下层楼梯已被大火封堵时,不要强行下逃,可到天台等安全地点等待救援。
②如被困于高层呼救无效时,可在窗前挥动被单、毛巾等物,引起别人注意。
C森林、草原
①判明火势大小、风向,迅速向火已经烧过或植物稀少、地势平坦的地带转移。
②
穿越火线时用衣服蒙住头部,快速逆风冲过。
A 突遭山洪袭击时
①选择就近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。
②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。
③不要轻易游水转移,以防被山洪冲走。
B被围困于低洼处或木结构住房时
①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以呼救,让救援人员更容易发现。
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利用船只、木排、门板、木床等漂流物,在水上转移。
C高压线铁塔歪斜、 电线低垂或折断时
远离避险,不可触摸或者接近,防止触电。

A 在室内
①蹲下,寻找掩护,抓牢一利用写字台、 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,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,双手抓牢固定物体。
②远离窗户、镜子,避开吊灯、电扇等悬挂物。
③用被子、枕头、坐垫等保护头部。
B在室外
远离建筑区、 大树、街灯和电线电缆。
C被困废墟
①保持冷静,保存体力。
②尽量挪开脸前、胸前的杂物。
③清除口、鼻附近的灰土,保持呼吸通畅。
④适时发出求救信号,如呼叫、敲击物体等。

A暴雨前的准备
①如果房屋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,应及时转移。
②学校可以占时停课。
③检查电路、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,关闭电源总开关。
④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,收拾贵重物品放置于高处。
⑤暂停户外活动,应立即到地势高的地方暂避。
B暴雨应急知识
①预防住房发生小内涝,可因地制宜,在门口放置挡水板、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,在低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。
②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。
③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,应立即切断电源,防止积水带电伤人。
④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,要注意观察,贴近建筑物行走,防止跌入窑井、地坑等。
⑤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,要远离供电设施。
⑥提防旧房屋、围墙倒塌伤人。
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,不要将垃圾、杂物丢入下水道,以防堵塞,积水成灾。

A山体滑坡前兆
①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,裂缝在近期有加长、加宽现象。
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、倾斜。
③坡脚有泥土挤出、垮塌频繁。
④井水、泉水水位突然发现明显变化。
B发生滑坡后
①保护好头部,向两侧逃离,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,不要停留在凹坡处。
②遇高速滑坡无法逃离时,不要慌乱,如滑坡呈整体滑动,可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。

A 泥石流多发地区
①随时注意暴雨预警预报,选好躲避路线。
②留心周围环境,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、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,做好防范准备。
B在沟谷内时
一旦遭遇大雨、暴雨,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,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、停留。
C发现泥石流袭来时
①千万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。
②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,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。
③千万
不要在泥石流中横渡。
A 中暑的症状
①先兆中暑:头痛、头晕、口渴、多汗、四肢无力发酸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不协调等,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。
②轻症中暑:体温>38℃伴有面色潮红、大量出汗、皮肤灼热,或出现四肢湿冷、面色苍白、血压下降、脉搏增快等表现。
③重症重暑:晕厥、昏迷、高热、体温>41℃,严重者出现热射病、日射病、热痉挛、热衰竭。
B预防中暑
①注意收听高温预报,合理安排作息时间。
②外出活动时,要带防暑工具,勿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。
③适当午睡,饮食清淡,多喝些淡盐开水、绿豆汤、勤洗澡、擦身。
C中暑后
①脱离高温环境、迅速将病人移至通风处、就地平卧、解开衣扣、以利呼吸及散热。
②物理降温。冷水或稀释的酒精擦浴,或用冷水毛巾或冰袋、冰块放在患者颈部、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,帮助患者散热。
③使用风油精、清凉油、藿香正气水等药物。
④补充水分,多喝温开水、淡盐水、鲜果汁、绿豆汤等。
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,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,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。